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28365-365备用网站 >> 工作交流 >> 正文

遵义市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遵义市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7-8-21 作者:执笔:旺国兴  资料提供:二支部 李显彬;仁…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遵义作为西部贫困落后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复杂、脱贫难度大。脱贫攻坚工作一直是近年来遵义市的重点工作内容。遵义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显示,近五年来,遵义市农村贫困人口从144.63万人减少到35.52万人,贫困县按国定标准从8个减少到4个,116个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贫困村从871个减少到455个,贫困发生率从21.73%下降到5.25%。2017年1月遵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要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2017年习水县,2018年正安县、道真自治县、务川自治县按国家标准脱贫退出;2019年所有贫困村出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20年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可以看到,遵义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表明了剩下的贫困对象都是真贫、极贫,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遵义市的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

    在遵义市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市的民营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各自在管理、技术、资金或市场方面的优势,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增收致富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但同时,在帮扶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认真进行总结梳理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一、遵义市民营企业扶贫现状及特点

    从企业参与扶贫工作的自主性和动力来源区分,我们把其分为自发性参与扶贫和有组织性扶贫两大类。

    (一)自发性参与扶贫

    自发性参与扶贫工作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范围。这些企业主普遍具有较强烈的爱心,通过身边的人介绍、新闻媒体报道等渠道了解到某人某地遭受困难,积极主动奉献爱心。主要的方式是捐资助学、赠送慰问金或必要的生活物资等;主要特点是帮扶时间不连续、帮扶对象不固定,可以解决贫困对象一时之急,但真正使其脱贫效果一般。

    (二)有组织性扶贫

    有组织性扶贫的典型代表是市工商联组织的“百企联村、千企帮户”。截至2017年4月,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民营企业229家,帮扶贫困村245个,帮扶项目503个,投入帮扶资金16.5亿元,受益群众5万多人,项目涵盖农旅一体、种养殖、有机蔬菜和有机食品深加工等产业;同时其还通过活动着力打造企业帮扶的精准脱贫示范点,计划于2017年创建12个市级示范点、30个县级示范点。在有组织性的扶贫中,参与企业大多是规模性企业,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如管理经验、市场销售渠道、资金充足等,可以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全面地帮扶,帮助扶贫对象提升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具备“造血”能力。这类扶贫的主要方式包括提升扶贫对象的劳动技能和水平、规划和帮助建立产业、提供就业岗位等;主要特点是扶贫对象固定且覆盖面大、帮扶时间长,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企业资源、牵扯企业精力。

    二、遵义市民营企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发性扶贫企业有热情、有爱心,但缺乏统筹协调,扶贫力量形不成规模,扶贫效果不持久、不彻底。

    (二)“小马拉大车”。就实际情况而言,遵义市的民营企业中真正能够具备“一企帮一村”实力的几乎没有。在整村脱贫过程中,村寨的致贫因素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因素、也有自然资源禀赋不足的制约,还有贫困人员思想封闭僵化、“等、靠、要”想法严重的影响。一个企业在扶贫过程中往往也只能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进行针对性扶持,如有的企业是提供就业岗位、有的企业建立原产地基地并解决销售等,扶贫的措施只能解决一个村致贫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

    (三)“乱点鸳鸯谱”。有的地方政府在给企业下达扶贫任务时,不结合企业实际。如有让民办初级中学去帮扶一个村的,且不谈民办学校的收益如何,只是学校中有没有发展农村产业的经济人才?有没有经营销售的经验?如果是职业学校,尚可提供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岗位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除了免除学生的学杂费用外,还能做些什么?

    (四)“当甩手掌柜”。在有组织的扶贫工作中,有的地方实施“一企帮一村”,下达任务后,对企业在帮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鲜少过问,给予支持与帮助力度不大。更为严重的是企业精准扶贫过程中,地方政府承诺配套的资金或其他一些优惠政策、措施不能兑现。这些问题导致企业在扶贫工作中骑虎难下,极大地挫伤企业家扶贫的热情和积极性,让企业精准扶贫流于形式,走向应付领导、应付检查的极端。

(五)重援助,轻共建。帮扶对象无论是村民还是村委会,很多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援助、轻共建的观念。在企业参与扶贫工作中,受援方(甚至一些单位和部门)只是希望企业能在资金、物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但事实上,遵义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市场等原因,资金力量毕竟有限。换一个角度,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资本逐利是每一个企业的本质。一味地向企业索取而不能给企业提供或创造发展的机遇,这样的帮扶是不能够持续和长久的。

    三、民营企业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些思考

    (一)加强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这一平台,统筹整合自发性扶贫的小微企业资源,形成合力开展扶贫工作。小微企业主有爱心、有热情,小微企业、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小微企业具有吸纳就业人员广、农业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等优势,整合好行业资源,抱团帮扶,可以让扶贫工作产生规模化、集聚化效应。

    (二)促进多方联合。扶贫既是钱的事,但也不仅仅是钱的事;民营企业帮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不能仅靠企业帮扶。基于遵义市民营企业体量,像“万达集团帮扶丹寨县”、“恒大集团帮扶大方县”等模式不能生搬硬套移植到“一企帮一村”中。遵义许多民营企业在领受了扶贫任务后,却找不到“下手”的地方。企业帮扶要与政府部门(或单位)帮扶、驻村工作组帮扶联合起来。政府部门(或单位)的帮扶可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等问题;驻村工作组可以提供思路、想法,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企业可以打通市场销售渠道,可以解决就业等等,只有联合起来,扶贫的效果才能精准和全面、彻底。

    可以看一个例子:民建遵义市委南部支部扶贫播州区马蹄镇洋河村。作为民主党派的一个基层支部,南部支部的成员主要来自播州区,有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同志、有民营企业家、还有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专家学者。在帮扶过程中,支部就整合了支部的所有力量,对洋河村进行了全方位的帮扶:支部内的企业家(特别是小微企业)逢年过节对村民进行慰问,送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对村里的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从事民营医院的企业,免费给村民体检、义诊,同时减免村民住院治疗的费用;律师界人士提供法律援助;机关单位的同志在村里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规模性企业给村民提供职业能力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支部还帮助村委谋划发展规划,积极联系、引导、推荐对口的企业到村里投资考察,发展适合该村实际的农业产业或农旅项目等,达到的效果十分明显。

    (三)搭建村企对接平台。在号召、组织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持贫工作时,应充分结合考量企业和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找到企业优势与贫困村发展所需的最佳契合点。地方政府可在前期做好充分的调研摸底,掌握清楚每一个贫困村的特点、致贫因素所在、发展的方向等,再召集村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由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自主选择扶贫对象。

    (四)重视合作共赢。在民营企业扶贫的同时注重对企业的扶持。民营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更多的是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靠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认同。因此,在要求企业扶贫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保护好企业的扶贫热情,给予企业必要的肯定和帮助,让企业在扶贫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为扶贫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做到扶贫工作与企业发展共赢。市委市政府应出台和完善相应的支持政策,根据企业在扶贫工作中的贡献给予一定的优惠和鼓励,如投入的扶贫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抵扣纳税金额、在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的在审批中从快从简在费用上从低从少、在扶贫工作中做出成效的在贷款或融资方面给予贴息或低息奖励等等。最为关键的是,对企业扶持的政策和措施一旦制定了就要落实到位、及时兑现,不能前期承诺,后期又“忽悠”。

    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意见》提出“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大力倡导民营企业扶贫”《意见》指出,“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应该主动承担“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反哺家乡”的社会责任,成为精准扶贫的实践者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只要地方政府、社会和群众共同营造出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相信遵义市的民营企业一定能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有作为。

                                             供稿:民建遵义市委)

专题